书法之“狂”具有多重角度,我们日常所见的,基本是姿态狂肆,比如张旭、怀素的草书,笔笔飞动张扬、诡谲奔肆,极尽豪放不羁之美,而向深层挖掘,书法之“狂”还有技法、神采,以及创作者的性格等等。若论就这些层面,米芾则是经典代表,众所周知,米芾号称“米颠”,生性狂傲,举止怪异,时常口无遮拦,不顾及礼法,因批判王羲之、颜真卿等前辈,而遭到喷子怒骂。实际上,米芾所说的评价,并非胡言乱语,而是告诫初学者,如何规避其中问题,并且米芾实力强悍,具备评价资格,再加上自身性格的助力,他创作书法时,不一味恪守古人风姿,敢于创新和突破。30岁之后的米芾,进入“集古字”时期,临摹大量名帖,掌握晋唐古法,下笔沉着有力,基础十分扎实,同时首创“刷字”技法,运笔骏健开张、灵动干练。吸取宋代“尚意”理念,线条随着心境而变,自然而生动,尽显个性之美,特别是30多岁的初期阶段,既得正统笔法,字体八法尽备,又显露个性风貌。而且此时的作品,笔锋大多外露,利于后世参透和临摹,比如宋元丰六年(1083年),他写的《方圆庵记》,笔笔源自《圣教序》,每个字都在疯狂炫技,形态千变万化,堪为宋代书坛的“头号狂作”。全卷共计750多字,用笔效仿王羲之,保持中锋运行,哪怕遇到转折、衔接之处,也会迅速换锋完成后,再换为中锋,甚至为了凸显妙趣,让劲力和质感深厚,米芾一个横画,都能换锋3次。可谓把笔法之变,写到巅峰境界,除去笔法意趣,米芾结字也十分险绝,大多欹侧动荡,利用墨色浓淡、结体开合等方法,在平衡中追求险峭,字字舒展骏健、错落起伏,饱含艺术韵律。无愧于苏轼评价其字:“风樯阵马,沉著痛快,当与钟、王并行,非但不愧而已”,他认为米芾笔法之丰富,足以媲美王羲之、钟繇等人,明代的董其昌痴迷此作,时常临写,为窥探其中笔法之妙,含泪写了100多遍,最终仅得皮毛。由此可见《方圆庵记》之精悍,时常临摹,可以领会初级的“刷字”笔法,书写更加沉着自如,让点画爽利灵动,消除拘谨、单调之病,汲取“尚意”理念,呈现天然之美,开阔眼界和思维,日后进行个人创新。经多方努力,而今我们对米芾《方圆庵记》,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。卷中字体极为清晰,墨色浓淡、笔法转变等细节,全都一览无余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